人物名片:王昉琪,男,1992年5月出生,四川樂山人。本科學歷,畢業于重慶師范大學城鄉規劃專業。九三學社社員,現任樂山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建設監察大隊副大隊長,九三學社樂山市青工委副主任。2022年4月-2023年4月下派到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三河口鎮掛職副鎮長。2023年4月榮獲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
他是從小在城里長大的俊青年,也是扎根在深山里的副鎮長。為了追夢,他翻山越嶺只為守護萬家燈火,繁華逆行只為鄉村振興。因為那句“既然要去,我就想去最艱苦、貧瘠的地方”的話語,他來到樂山市最遠的縣,縣里最遠的純彝族聚居地——馬邊彝族自治縣三河口鎮,開啟了他新的人生、新的征程。
四月清和雨乍晴,春寒乍暖彝寨迎
三河口鎮是一個擁有1萬余人口的純彝大鎮,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樹窩鄉、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毗鄰,距離縣城還有53公里蜿蜒陡峭的山路。
初到鎮上第一天,躊躇滿志的王昉琪便積極下村了解村情。但這份熱情很快便被澆滅了——村民對這個來自城市,不懂彝語、不善言辭的新任副鎮長并不“感冒”,甚至質疑和不認可。這份尷尬讓他犯了難,他暗下決心:要改變自己,做一個真正的彝族小伙!
于是,代表彝族鄉親像星星一樣團結在共產黨身邊的“吉彭木吉”成了他的彝族名字。接著他穿彝族服裝,學習彝族民俗文化知識和簡單的彝語,主動用蹩腳的彝語和老鄉們打招呼。沒有架子的他問的都是家常,嘮的都是日常,這背后的真誠慢慢的撬開了鄉親們的心門,大家開始接受他,有什么心事、難事,都愿意和他分享。找他的人慢慢變多,他身上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六六電站漲水倒灌進涉水壩村阿洛鐵爾家,他成了調解員;村民阿扯曉軍采筍賣不出去,他成了微商帶頭人;其木支書要去樂山看病,他成了司機和房東;曾經嘲笑他抽旱煙被嗆的青年想外出務工,他成了引薦人。漸漸地,村里人都認可了這個“吉彭木吉”,并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他說:“鄉親們遇到困難時能想到我,是一種信任!我不能讓他們失望?!?/p>
帷幄運籌稠福祉,千方百計濟學童
有村民講,三河口鎮8個村32個村民小組,每個地方都留下了王昉琪的足跡。在他的足跡里,他看到了常年身著單衣的留守小朋友,看到了無學歷無理想的待業青壯年以及獨自留守倚門守望的老人,這些從未見過的景象讓他心里壓著一塊大石頭,輾轉反側無眠的他想搬開這個石頭。于是他挑選了最遠、條件最差的涉水壩村成為他的幫扶村。
幫扶工作正式開始后,王昉琪白天進村入戶搞調研,晚上梳理情況謀思路,周末對接市城管局和他工作的大隊城監大隊處理各項事務。在密密麻麻的調查資料下,他跑遍了市縣兩級所有熟知的企業,最終促成了“勠力同心城管藍,攜手共進助振興”活動,將所籌得的愛心資金34000元化作了涉水壩小學154名學生新的運動服、書包、飯盒、羽毛球架、羽毛球、籃球等物資。
這份幫扶僅僅是一個開始,王昉琪希望能集聚更多的社會力量來助力這些孩子的成長,這里面就有樂山市進出口貿易商會會長、全國巾幗建功標兵胡英女士的身影?!拔沂潜桓袆拥?,在王昉琪身上,我看到的是他為民生的真心”。就連王昉琪自己都調侃是“癩皮狗”式的求援,但他覺得只要能求得幫助,方式并不重要。20名為期9年的“滿天星”助學名額成功掛鉤三河口鎮,真切的幫助到了村里的孩童。
除去20名困難學子,他又在全鎮范圍內梳理出6名亟需救助孩童名單。他以親戚朋友、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身邊人為輻射,成功舉辦“同撐一把傘,共享一片天”結對幫扶助學活動,為這些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生活清除了障礙。一對一的幫扶下,不僅僅是學業的學習,生活的照顧,更是心靈的依賴和溫暖的慰籍。
在暑假,化身司機的王昉琪會開著車帶著這些小朋友,奔赴在樂山的各個愛心家庭,又載著各個愛心家庭購置的物資回到三河口鎮。這份遠距離的運輸和長期的忙碌讓王昉琪的心里有了一份安心。
攻堅克難初心在,昭音路引入基層
“他是下派來掛職的,不是來走馬觀花的,一定要讓他沖最前面,挑重擔子,調足馬力!”這是市城管局局長王明曦送王昉琪到三河口時,對三河口鎮黨委政府的殷殷囑托。
在一次場鎮地災點踏勘過程中,他關注到了先家普村的2號地災點——70度的山坡,一條不足30公分,長200多米的小路是山上80戶老百姓和學生們每天出門、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同時“5·05”塌方處也需要實施硬化。
但,縣財政是緊張的。
得想辦法!于是王昉琪帶上資料,立即坐上動車前往重慶,找到了當初大學畢業實習期間欣賞自己的董事長李旻。在得知他的來意后李總解釋了疫情期間企業的沖擊情況,說她要考慮一下,但以“如果資料更加充分……”為由松了口。
這份松口讓王昉琪像打了雞血,他覺得有戲!于是他回到九三學社樂山市委和樂山市城管局請求相關領導支持,并連夜趕回三河口和書記及鎮長進行徹夜長談,在資料準備妥當后,第二日清晨,三人立即奔赴重慶。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打動李總及其董事會成員后,李總賡即派人前往三河口鎮考察。后期借助九三學社主委、市政協副主席張旭東和城管局黨組書記王明曦同志的全力支持,“蜀道路險開荒路,邊河湍急架平橋”——三河口鎮“5·05”滑坡處道路硬化工程及三河口鎮先家普村5組橋梁修建工程項目資金捐贈簽約儀式正式啟動。
李總代表江達縣藏鑫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將價值209萬元人民幣的工程項目資金正式捐贈給三河口鎮用于“5·05”滑坡處道路硬化工程及三河口鎮先家普村5組橋梁修建。在會議啟動的那瞬間,他笑了,那種為民辦實事的踏實感,他甘之如飴。
授漁勝過銀和金,阿洛家中暖人心
王昉琪在三河口鎮的時候,把每個人都裝進了心里。其中就包括月兒壩村村民阿洛彝信。
第一次見到阿洛彝信是他到達三河口鎮的第一天,女孩站在村口給他敬禮,臉部有些畸形但看不真切。
再一次遇到阿洛彝信時,女孩正在被兩個男生推攘,王昉琪在喝止中驚住了——她的臉和胸因為燒傷已經完全粘連,右眼和嘴巴已經扯來無法閉合,左手還剩3個指頭,而右手手掌和手腕也粘連。
看著16歲花季年齡的阿洛彝信,讓王昉琪下定決心要幫助她。他帶著阿洛彝信前往樂山醫院,在得知手術費用大概在20萬左右后,小彝信退縮了,但王昉琪沒有放棄。
翌日,王昉琪帶著自己整理的資料一邊來到了市婦聯,找到市婦聯主席韓濤闡述情況,一邊回到城管局,找到機關黨委書記朱學軍進行匯報。之后在市婦聯和市城管局的精心協調下,樂山市中醫院、樂山市教育基金會、樂山市關愛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基金會將阿洛彝信的手術款籌齊了。
王昉琪帶著阿洛彝信再一次站在樂山市中醫院的門口,他對彝信說:“要勇敢,要感恩,要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善款,更要好好讀書,在將來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將今天所得的善意傳遞下去?!?/p>
看著彝信走進住院部的背影,他心滿意足的笑了。
脫貧致富心漸靜,精準謀劃夢欲圓
要致富,產業帶路。年產量高達1200萬斤的青梅是三河口鎮的支柱產業。但這份產業由于三河口鎮路途遙遠、信息閉塞、技術落后等問題呈現動力不足。王昉琪從根因出發,主動聯系樂山市農科院,請他們為青梅免費做作物營養元素的鑒定和栽種技術指導。同時對接市扶貧辦、省農科院引薦相關青梅加工企業,改善青梅滯銷現狀。
要振興,人才支撐。王昉琪一直都向鄉親們灌輸人才的發展觀念,他說大家每個人都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翁。在工作中,他著力抓好村組干部隊伍建設,在涉水壩村試點建立起后備干部隊伍,依托大學生力量,采取開壩壩會、組織培訓、促膝談心的方式帶領他們為鄉村振興事業添磚加瓦。
東家嘮嘮嗑,西家理長短,王昉琪就是這樣樂此不疲的奔走著忙碌著。一年時間,他的膚色變黑了,彝語變溜了,但他的那份基層心卻沒變,在這份變與不變中,王昉琪一邊說著,一邊做著……
“能有機會來到最偏遠艱苦的地區工作,把自己成長經歷融進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融進少數民族地區美麗發展的壯麗史詩,本身就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吉彭木吉一直在路上?!?/p>
我們也相信,吉彭木吉這個小伙子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