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星,男,漢族,四川樂山夾江人,九三學社社員。2012年本科畢業于西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專業?,F任四川省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工程師,第八屆樂山市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夾江縣政協常委。首屆“夾江工匠”“樂山工匠”獲得者;“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獲得者。
從“行業小白”到“業務大咖”
偏安于四川省夾江縣的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化生產復合材料的高科技民營企業。2012年,公司招聘了一批應屆畢業生,范云星就是其中之一。
初到公司,范云星跟隨原航空材料研究院總工程師張鳳翻從事樹脂基體及其預浸料和復合材料的研發工作。時值公司起步階段,迫切需要開發出屬于自己的產品。產品配方屬于各公司的核心機密,不會在網上公開,所以很難從書上、網上找到有價值的資料。由于范云星大學所學的專業和從事的職業并不對口,沒有大學期間的基礎試驗數據和試驗經驗,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需要重新學,對行業發展狀況、趨勢等更是不了解。要完成研發任務,簡直比登天還難。但是范云星堅信,山高人為峰,只要敢攀登,就算登天我也要試一試。他開始從最基層的技術員做起,通過一遍遍地重復配方調試,測試數據,然后總結對比網上資料、找老師解惑求證,探討下一步試驗方案。他夜以繼日查閱中外文獻,梳理研發思路,主動與各個材料供應商對接,深入了解每一種材料的特性,建立試驗矩陣。就這樣,他在實驗室踏踏實實干配方工作,一干就是三年,1000多個日夜的基礎實驗研究使他逐漸從“行業小白”變成了“業務大咖”,他的科研成果初綻光芒:2014年,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完成了2個公司重點研發項目,均獲得了四川省科學技術成果獎;2015年,獲得1項樂山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
從“技術人員”到“樂山工匠”
一直重復地進行基礎試驗是枯燥而乏味的,很難有人堅持下來,但范云星似乎樂此不疲。白天時間不夠完成一項試驗,他就干到晚上,干到凌晨,一直干到得到他需要的答案。因為配方攪拌調試工作,被他攪斷的玻璃棒上百根,手上的傷口重重復復,手掌上的老繭也是厚厚一層。有同事開玩笑地說“這段時間他手攪拌玻璃棒的路程可以繞地球幾圈了”。他的家人也抱怨過他,說他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整個人都消瘦了一大圈。但他不在乎這點苦這點累,一笑而過,繼續全身心投入實驗研究工作。就這樣,帶著鐵人般的韌勁,一個個難題被他攻克,公司的產品目錄日漸豐富,個別產品甚至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公司新產品的開發、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因為勤懇刻苦、業績突出,他先后晉升為項目經理、主管、主任、部長,他的忘我、專注、敬業使他先后榮獲“夾江工匠”“樂山工匠”“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和“第20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從“材料先鋒”到“九三社員”
各種紛至沓來的榮譽坐穩了范云星在公司技術研發領域的地位,業務上取得優異成績的他,在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追求。2014年,在“感動中國”頒獎典禮上,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的事跡給范云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為他九三學社的身份,九三學社的名字第一次走進范云星的心底。通過學習了解,范云星認為,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的宗旨和自己科技報國的初心不謀而合,從此更堅定了入社決心。在作為入社積極分子期間,范云星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撰寫《科學的春天》和《五四運動和九三人的精神信仰》在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網站發表。經過近3年的追隨,范云星終于如愿以償加入九三學社大家庭。
入社以后,范云星無比珍惜社員身份,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要擠出時間參加社務活動。身為市人大代表和縣政協委員,他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責,通過走訪調研,提出了“關于支持成都至峨眉(原彭峨)高速過境夾江,建設支線連接成峨高速和成樂高速”“關于盡快啟動實施華頭—峨眉山旅游道路改造提升項目”“關于支持夾江構建高質量全域旅游發展體系的建設”等意見和建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名九三人的力量。
“搞科研就像是登山,你只管朝著山頂邁步,不要停、不要歇,不要在意途中的風景?!睒銓嵉脑捴型嘎冻龇对菩堑膱砸闩c韌勁,也希望他在材料科學的路上一路向前,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