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九三學社成立67周年之際,社市委組織了一次以“尋根溯源—重慶·同心歷史回顧行”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我有幸跟隨全市老、中、青30余名社員一起,赴重慶渣子洞、白公館、紅巖村和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等多處革命教育基地進行了參觀和學習。走過九三學社成立舊址,站在同舟共濟的塑像前,緬懷老一輩九三人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的風雨歷程時,我的心中波瀾起伏,激動與敬仰、感慨與啟發相互交織。這次思想上的尋根之旅也讓我有了深深的體會和思考,如何踐行“同心”思想,如何開展“同心”教育活動,結合平時的思想建設工作我想談談個人的感受。
一是思想教育要有活動主題,變感性認識為切身體會。
以往的思想教育,不能吸引成員廣泛參與,認同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實效性不明顯,是因為思想教育大多是理論學習,內容太寬泛,沒有明確的主題,參加學習的成員普遍感覺空洞泛味,不能深刻了解和把握思想內涵,產生不了太大的學習情趣。同時,在學習形式上,以講座、座談和自學的形式較多,相互交流的很少,現場學習的更少,大多處于感性認識,普遍缺乏場景教育和切身體會。
這次社市委抓住了中青年社員積極、活潑、好學的特點,“尋根溯源—重慶·同心歷史回顧行”的主題定的也很鮮明,圍繞九三學社建社過程及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的歷程,到紅巖村革命紀念館和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進行實地考察,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增強了社員的親身體會,不僅加深了我們對中國革命的了解,又為開展思想教育提供了一個典型的范本。
二是思想教育要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為活動的主體。
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卻要因人而異。老齡社員經歷過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及改革開放,對中國革命的脈絡有清晰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有強烈的認同感。而現在的中青年社員普遍出生于60—80年代,對中國革命血與火的時期、對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感情缺乏了解,但又擔負著今后民主黨派主要任務,是當前開展同心思想教育的重點。
這次學習活動中,注重了老、中、青社員的搭配。既有社市委老領導郭柏林、謝邦富、趙建川等同志,又有社市委兩位副主委親自帶隊。其余人員也是仔細斟酌,都是參政議政專委會、理論研究小組、信息宣傳和中青年骨干中的優秀社員。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目的是讓中青年社員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光榮傳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是思想教育要有長期計劃,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
思想教育不能成為臨時性工作,應當納入民主黨派長期計劃,做到有形式、有內容、有效果、有影響。因此,就要在活動經費上進行安排,保障同心思想教育的有效開展。
社市委在辦公經費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厲行節約,劃出專項資金開展本次教育活動,其目的和意義我們是深有體會。盡管支出大,但取得的效果很明顯。也希望今后上級組織能多安排專項主題活動費用,強化基層支社思想教育。
四是思想教育要與工作相輔,促進社員愛崗建功立業。
思想教育的目的,是要樹立民主黨派成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意識。同心活動的開展始終要與成員本職工作相聯系,端正成員思想,促進成員積極工作,刻苦鉆研,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此次活動選派的人員都是本單位的業務骨干,社市委不僅關注大家在自身工作上的表現,還同社員所在單位保持密切聯系,鼓勵社員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
五是思想教育要緊扣黨派任務,推動參政黨各方面的建設。
當前各民主黨派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成員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黨派自身建設,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社會服務工作。
此次參加同心思想教育的社員,參政議政能力強,社會服務意識高,是今后黨派工作的中堅力量。這種獨特的同心活動,強化了我們的參政黨意識,提高了我們的思想理論水平,為下一步融入社市委更好的開展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社市委辦公室主任: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