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個叫馬丁路德金的美國人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表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后,掀開了飽受種族歧視的美國黑人開展民權運動的新篇章。在這里,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一種號角,更是一種斗爭。
今年3月,習總書記在12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中國夢”,當夢想由國家層面提出并上升為國家意志后,在這里,中國夢變成了一種時代精神,更重要的是成為了----中國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習總書記同時也給出了中國夢的內涵和答案?!爸袊鴫羰菄业?,民族的,也是個人的”這組美麗的詞匯不僅激起了中國人的共同情感,更凝聚了廣大人民的激情和干勁。當前全國上下都投入到了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
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民主黨派同樣責無旁貸。
民主黨派作為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是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家富強、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如何把這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匯集到實現“中國夢”的宏偉征程中?我們認為一是正確認識中國夢的重大意義;二是努力夯實“三個認同”的政治基礎;三是積極探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四是忠誠履行實現中國夢的黨派職責。
一、正確認識中國夢的內涵和意義是民主黨派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源泉。
事實證明,中國夢不是即興而為,更不是空中樓閣,作為民主黨派成員來講,正確認識、理解并弘揚中國夢的重大內涵和意義,對指導我們的實踐工作尤為重要。首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體現。當前,能以國家名義提出“做夢”的只有中國和美國,可以這樣說,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資格“做夢”,只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足夠大得空間去想象,有足夠的自信去實施,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才有國家層面的夢想。當前中國的GDP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2012年我國GDP已達到51.9萬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和外交等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國際影響和地位與日俱增,中國已經走在了民族復興偉業的路上,這也正是十八大報告中鏗鏘有力的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的依托所在。因此,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中國夢不是空談和遙遙無期的,而是真實存在于現實土壤中,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是有足夠的能力去“談夢”“做夢”“追夢”和“圓夢”。其次,中國夢和美國夢有本質的區別。這對當前厘清一些錯誤思潮,盲目崇拜和追逐西式民主有重要意義。中國夢和美國夢的不同是由歷史淵源、文化脈絡、經濟基礎和地理地域等因素決定了其本質的不同。簡單的來說,中國夢是國家的富強,美國夢是個人的富裕;中國夢是民族的振興,美國夢是個人的成功;中國夢是群體的和諧和幸福,美國夢是個人的自由和快樂。而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夢既是整體的夢又是個體的夢,既是國家的夢又是社會的夢。包括國家富強的中國夢、民族振興的中國夢和個體幸福的中國夢,這三者之間是三位一體的組成,但無論怎樣,其實現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這既是中國夢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也是共建共享中國夢的精神保障。因為中國夢深深根植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心憂天下,家國一體,是中國文化的內核,中華近代史我們遭遇了太多的磨難和挫折,太多的屈辱和苦難,因此,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復興夢是凝聚當代每一個中國人的內生動力。作為參政黨必須清醒的看到這一點,那種盲目崇洋,照搬照抄,西化民主的美國夢拿到中國來只能是南橘北枳。最后,中國夢是當前改革處于矛盾多發期的需要。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300多年走過的路,老百姓的民生問題、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收入分配問題、貪污腐敗問題、信仰缺失問題等等錯綜復雜,相互交織,我們的國家正走在一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改革和創新的道路上,沒有借鑒沒有參照沒有對比,面對社會多元化的觀念碰撞,面對各種社會階層的不同利益訴求,面對全球化經濟浪潮下的各種外部勢力的挑戰和風險,靠什么凝聚人心,匯集力量?我們曾經靠凝成一股繩的中國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先后走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乃至建國與改革開放初期等一系列艱難卓絕又波瀾壯闊的光榮之路。如今在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在矛盾交織和凸顯期,中國夢的提出其本質就是中國精神的呼喚與回歸,而中國精神又作用和升華于中國夢。這種精神具體表現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將產生很強的民族集聚和感召效應,生發出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嶄新氣象,是當前我們急需的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巨大的自信源泉。因此,中國夢和中國精神相輔相成,互生共榮,只有理解和明白了這個道理,各民主黨派成員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才能完成從自發到自覺的轉變。
二、努力夯實“三個認同”是民主黨派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基礎
民主黨派堅持“三個認同”就是堅持“道路認同”“目標認同”和“價值認同”,這是各黨派實現中國夢的政治基礎。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一道成長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發展于解放戰爭,建國時期、社會主義改造以及改革開放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是歷史選擇,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歷史定位,“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歷史寫照,這些選擇、定位和寫照,凝結著探索的智慧和犧牲,歷經了嚴酷的考驗和證明。
因此,“道路認同”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過程中,從我國實際出發,而創立的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是我國經濟發展,政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發展的政治保證,也是各民主黨派在新時期新階段能否和中國共產黨一道共同完成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所在?!澳繕苏J同”,就是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行動上和組織上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同心同行,同心同向,同心同德,絕對不能“左右搖擺?!碧貏e是在當前經濟社會雙轉型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精誠團結,把民主黨派的全部力量凝聚起來,形成強有力的 “中國力量”,共同為完成中國夢中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而努力?!皟r值認同”就是在當前經濟社會發生著深刻變化,廣大成員的價值取向、身份認知、利益訴求、思考方式、政黨意識處于復雜多變的時期,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發揚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引導廣大民主黨派成員在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尋找答案,在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的共同成長歷程中尋找答案,在當前國家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尋找答案,把民主黨派老一輩的自覺選擇轉化為當代民主黨派成員的現實選擇。
“皮之不存,毛焉附之”,只有堅定的夯實“三個認同”的政治基礎,才有民主黨派更大的作為和更大的舞臺,也只有把“三個認同”融入到與中國共產黨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各民主黨派才能更大的凝聚和提升實現“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加強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是民主黨派實現中國夢的有效途徑
民主黨派成員以知識分子居多,大多屬于社會階層的中上層人士?!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從古至今,中國知識分子就具有心憂天下,報國為民的情懷?!爸袊鴫羰菄业?,民族的,也是個人的”而這也正契合了民主黨派成員把個人夢與國家夢緊密結合的原生動力。中國夢也是廣大老百姓的夢:希望不再有貪官污吏,不再看到官僚主義,不再有收入分配不公,不再有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我們說“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每一位民主黨派成員聽社情,訪民意,問民生,切實反映廣大老百姓的心聲,代表廣大人民履行好參政議政職能,為實現中國夢建真言,獻良策,才能透徹理解個人幸福、社會價值與國家夢想的深刻內涵。因此,堅持協商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全面做好參政議政工作,就是各民主黨派實現中國夢的有效途徑。
為此,加強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能力建設尤為重要,當前影響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建設工作的因素既有自身問題也有外部因素。一是參政黨理論研究薄弱,缺乏參政黨理論對實踐的支撐。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參政黨理論研究的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總結民主黨派在新時期新階段的新規律,不斷豐富和完善多黨合作理論,才能更有效發揮政黨功能解決參政議政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二是民主黨派在參政履職中信息不暢和不對稱問題需要解決。由于受制于其成員的所在領域、專業、能力、對口聯系的實施效果,后備干部的培養力度,尤其是民主黨派成員在政府部門的任職情況如何等諸多因素,直接決定了民主黨派成員在參政議政工作上的信息來源,不知情亦很難明政,不明政則難以提出有價值有分量的參政材料。三是民主黨派的趨同性日益明顯。近年各民主黨派在組織發展上出現較大交叉態勢,又多是關注非公經濟人士和政府部門人員,也帶來了政黨個性模糊,職能區分不清晰,成員界限不明確等問題,造成參政議政能力趨同,不能多元化分析、多角度思考、多層次建言。四是民主監督職能發揮不夠。這里面有多方面原因,既有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制度設計的不夠完善的影響,也有自身缺乏正確定位等因素。造成民主監督有而不實,行而不真。當前隨著政府部門執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不斷提高,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意識的不斷增強,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能力建設應該相應同步提高,雖然民主黨派具有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但如果不創新發展,不主動適應,不積極拓寬渠道,那么民主黨派的功能和價值就不能得到充分體現,也反過來影響政治文明的進程。
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徑,最大限度的凝聚智慧,發揮參政能力,提高參政水平,為黨委政府進諍言獻良策破難題,是民主黨派的主要價值體現,因此,要高度重視和關注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能力建設,需要黨委政府和各民主黨派的共同努力。在協商民主中創新參政方式,增加參政手段,不斷擴大政協參政平臺;在制度設計中不斷完善和提高參政議政理論內涵和實踐路徑,推動參政議政的整體功能發揮;在民主監督中,不斷完善監督理念,嘗試和提供更多的監督形式;在后備干部培養中加大選拔力度,讓更多的民主黨派年輕干部脫穎而出等等。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中,在中國夢實現的路上,讓民主黨派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并迸發出最耀眼的時代光芒。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前提下,帶領聯系的知名人士,共同為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戮力前行,這既是民主黨派的責任體現,也參政議政工作的終極目標。
社市委副主委兼秘書長:謝建平